2007年2月26日星期一

一段有趣的文字

百科就是百科。刚刚在维基百科上看到一段有趣的文字,至于它为什么有趣,各位自己看吧^_^

This is an unusual paragraph. I'm curious how quickly you can find out what is so unusual about it? It looks so plain you would think nothing was wrong with it! In fact, nothing is wrong with it! It is unusual though. Study it, and think about it, but you still may not find anything odd. But if you work at it a bit, you might find out! Try to do so without any coaching!

2007年2月24日星期六

小议下天津的文明发展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天津近年来发展挺快,而且预计在未来几年还会保持这种势头。这种状况确实让人欣喜,但是必须看到,在这种发展中,我们缺失了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人到了一个新城市,出了车站(或空港),首先注意的并不是什么高楼大厦(这年头连县城火车站边上都有30层高楼),而是环境。

人文环境、卫生环境,是一个城市的脸面。从天津站出来,一大票出租车司机把本来就很拥挤的出站通道堵了个水泄不通,一句句“打车么”的问话,让远道而来的旅客很是心烦。好容易突出重围,一阵风吹来,又被灰尘扑了一脸。路面痰迹斑斑,墙上千疮百孔,空中纸屑翻飞。这样的环境,无怪乎别人一提到天津,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字——脏。

且不说别人是怎么看待天津的,一个天津的居民,在这种环境中生活,难道不觉得不舒服么?这种环境的天津,怎么能称上是一个宜居的城市?

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或者说是民众素质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就如当初的全市中学大规模改造,没有优秀的教师,空有一流的教学设备,就能提高教学水平?现在这种发展趋势扩大到全市范围。大规模的建设基础设施,却不提高民众素质。现在的情况,有路灯不看,有天桥不走(很多地方还没有天桥,天津的路标很齐全,但是天桥、路面等方面还有待改善),有果皮箱非要往地上扔垃圾,例子举不胜举。

你可能说其它城市也一样、或者说这是发展的必然过程,但是你有看到天津政府下力气狠抓这些事么?少建几块草坪,告诉大家注意保护环境,少修几座立交桥,教人们学会行车礼让。同样能解决现实问题,后者比前者的长远收益要大得多。(不过我们可能也不能指望这些官员,毕竟往河水里打药让它看上去很清澈就是他们做出来的事情。)不过,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保持自身素质。随着平均教育水平的提高,我想日久天长的话这方面还是会有所改观的。

如果你对自己的素质水平有信心,想为天津的文明发展添把力,就应该时刻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1. 保持公共卫生。例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2. 维护社会秩序。例如: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走禁行道。
  3. 注意保护环境。例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筷子、超市塑料袋等)或使用较环保的替代品(如可降解一次性餐盒、纸质购物袋等),尽量使用节能的交通工具(比如能坐公车就不打车)。
  4. 遵守道德规范。例如: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脏话,礼让他人(尤其体现在不要插队),助人为乐。

要求其实并不高,但是要想都做到就很难。毕竟没有法律的约束,大家都会放纵自己。但是想想,每当你控制住了自己,严守了以上的行为,你实际上就为城市的文明发展贡献出了一份力量。我们这些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的努力,就能带动全民素质的提高。

希望能看到天津软硬件水平都大幅提高,成为一个繁荣、宜居的都市。

PS: 顺便提下城市发展的误区。现在城市在市区里为了增加私家车规模而大肆拓宽马路的行为真的值得提倡么?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地下交通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才是趋势吧?曾经听人说,上海市区在某些繁忙的时候会禁止自行车通行。真是笑谈,同样宽度的路面,让自行车和公共交通车辆通行,要比让私家车通行提供的运能高得多吧?而且还非常环保,真不知道上海市的官员都在想什么。北京也是,某些时段某些道路,只允许排气量超过一定标准的车辆通行,这么说小型节能汽车还不让走了。难道中国的官员的只知道城市的面子,不管城市的肺了么?别跟我说这是趋势,人家伦敦、巴黎发达不发达?去看看人家市政府是怎么严格限制机动车在市区内通行的。希望20~30年后的领导者们能走出这种误区,跟上发展的趋势。也希望我这一代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要被这种腐气污染了。

上传图标一个~


为这里改写的订阅用图标,不知道生成的地址是否固定。

2007年2月23日星期五

42 临时关闭

网络追新,实在是太疲惫了。而且即使是新闻,可能也不会有人专门来 blog 上看的吧?

至于对新事物的观点,反正这里已经不是纯动漫了,放在这里说也一样了。

所以,我和孙超共同维护的 42 现在起不对其他人开放。

以上

想说说《风之谷》

前两天(又是这三个字开头),有人问了我关于《风之谷》的感想,我告诉他,如果不看漫画版七卷本《风之谷》的话,是不会有深刻认识的。因为我的《风之谷》漫画第一、二卷似乎丢了(似乎丢在姚佳家了 囧),所以昨天特地在 VeryCD 上下载了台版的扫描版,并把很久没看过的第一、二卷重新温习了遍。

看着看着,我打心里就有了一股把它写成文字的冲动。原因么,有这么几条。

  1. 《风之谷》很出名,有很多人热爱它,所以也就会有很多人愿意来一起探讨它的故事架构。
  2. 《风之谷》的故事背景很好,一个良好的故事背景给人很大的空间去发挥。
  3. 同样是发挥空间的问题,《风之谷》的剧情中留有很多空隙,可以尽情发挥。
  4. 我想找个机会练练手,试试看驾驭文字的能力、或者构建剧情的能力、或者组织人员的能力。
  5. 最重要的,我喜欢《风之谷》。这部作品里甚至承载着我的很多回忆。因此我也想把这部作品介绍给大家。通过我们的笔,能够让更多的人更全面地认识《风之谷》的世界,那就是我的心愿了。

时间不是问题,不是商业作品,我(或者说我们)可以给自己充裕的时间,有灵感了就写写,忙的时候就歇歇。写它只是一种游戏,或者说对自我心情的一种调理。

至于剧情么,可以完全照《风之谷》漫画版的主线去写,也可以写娜乌西卡在《风之谷》主线之前的生活,可以写犹巴老师成为腐海剑客过程中的冒险,也可以写风之谷新的御风使者(有名字的,但是我忘记了 囧)的成长之路。总之,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写什么都好。

最后,人员。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和我有一样的兴趣,想把自己理解的《风之谷》展现给大家。我会使者邀请一些人,看看他们对《风之谷》有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的话,拿着漫画版去学习吧^_^),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来完成这个“宏大”的梦想了~初步想法是邀请姚佳和王龙吟,这两个家伙似乎对《风之谷》了解挺多,时间也比较充裕的吧。至于其他人么,要么不了解《风之谷》(如孙超),要么事情太多忙不过来(如王进),以后再逐渐策动吧……

哦,差点忘记。如果真的搞成集体作品的话,就通过 Google 文件来协同吧。现在 Gmail 免费注册了,想参与的去注册个吧^_^

5cm/s

5cm/s,是樱花下落的速度。

如果不是预先看了些介绍,怎么也不会想到,新海诚新作《秒速5厘米》,会把 5cm/s 用来描述樱花下落。姑且不说准不准确,会使用这个标题,就够吸引人眼球的了。

前几天看过了《秒速5厘米》系列短片电影的第一部《桜花抄》(翻译成“樱花集”么?),来这里小小的评价下 ^_^

这部作品和新海诚的其它作品,在画面、音乐、描述风格上都比较接近,但是故事取材却大为不同。一改以前科幻风格,《桜花抄》取材于日本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虽然人物的境遇及行为也不是很普遍,但总比手工制造飞机或飞跃太空要真实多了。

剧情的构成方面,《桜花抄》似乎是《星之声》与《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的结合。前半部分通过对往来信件的叙述来表达剧情,而后半则描写了男主人公单身一人克服困难去完成约定的过程。另外,引出标题《秒速5厘米》的樱花,在剧首剧尾有一个明显的照应,尤其剧尾以雪花比作樱花,让人遐想连绵。

就个人来说,《桜花抄》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日本的铁路系统。如我以前所知,日本的铁路除新干线外基本都是中短途线路,于是日本人乘坐铁路(电车)就像我们乘坐公交车般,自行上下车,自行换乘。在地域狭小的日本,这种铁路建制非常方便,真可谓乘坐电车可以到达日本的任何地方。但是密集的铁路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似乎就不如我们的铁路了。因为风雪,一班本来只需运行3小时的列车,居然延误了3小时。虽然乘务员广播的态度很好,但是仍然让人不能接受。

即使如此,相对中国的铁路系统来说,日本的铁路、以及由之延伸出来的电车文化,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看到电影里的新宿车站,我就想到正在扩建的天津站。同样是集中的交通枢纽,不知道未来的天津站能不能带来一种温馨宜人的铁路文化呢?希望可以吧。

2007年2月18日星期日

Blog 的译名之争

前两天看到某人(不用猜是谁,完全一个陌生人)的 blog,在 "I Power Blogger" 的徽标下(这家伙用的也是 Blogger ^_^),还贴着一个另一个徽标“别叫我博客”。

其实,从某些方面,我还是比较赞同他的观点的,就像电影里的“XX总动员”一样,网络界特别喜欢给东西起名叫“X客”。“黑客”是鼻祖,而且翻译的还算贴切,自不必说,后面的“红客”就有些离谱,然后就是“博客”、“闪客”、“维客”、“威客”……真不知哪里来的这么多客。

Blog 这个词,在最初只是 weblog 的简化(到现在我还喜欢用 weblog 这个词^_^),所以有些人把它翻译成“网志”(带言字旁?我实在打不出那个字),这我还是比叫认同的,很完美的意译,属于我个人偏好的风格。

港台地区的翻译水平在某些方面相当高,所以他们也给出了一个出色的翻译“部落格”。虽然不符合我的标准,但是必须说,这个翻译在音译的同时也抓住了把 weblog 简化到 blog 的时候人们的那种心理,标新立异又与原意沾边。确实,一个 blog 就像是给一个以站点主人为中心的部落成员阅读的文章群,放在收取点里还是一格一格的。

我们这边的翻译,“博客”就差了很多。想想在“博客”之前,我们只知道“黑客”、“红客”,再结合“客”的本意,联想起来这“X客”都应该是指“怎样怎样的人”的么,可是“博客”却偏偏不是这样。“博客”对应的不是 Blogger,而是 blog。(真想知道 Blogger 如果想取个中文名该叫什么,“博客客”?)而且 blog 真的“博”么?Blogger 真的“博”么?况且,“博客”的读音和 blog 真的差别很大。

不过,当你往这个页面的顶部看,你就会明白,“博客”这个词,已经被大部分人认可了,这“大部分”中甚至包括 blog 服务的提供商。那就是咯,你可能不喜欢“博客”这个名,但是 Blogger 管它叫“博客”,你还能说什么呢?喜欢 Blogger 的我,也就顺带接纳了“博客”这个名字了。所以你会发现,这篇文章和萌动里其它一些文章的标签是“博客”。当然,我也是尽量少使“博客”这个词在萌动里出现的。

今天是丁亥年的正月初一(突然发现我的贺岁短信居然只写了“丁亥年子时”囧),谨以这连续3篇文章证明,我有在守岁,并没有偷懒早睡^_^

合唱班的大合烧~

经过几天的尝试,终于找到一个比较心仪的合烧工具——Google Reader

以前就用 Google Reader,但用到它的合烧功能还是第一次。毕竟不是专业合烧工具,所以设置起来很麻烦,好在兼容性相对来说来不错,因此用的还算满意。

合烧出的两个供稿中,有一个不包含萌动的内容,放在了萌动的边栏(代码也是 Google Reader 提供的)。另外一个是校友录上所有公开的 blog 内容合烧的,给出两个链接让大家共享:合烧浏览页合烧订阅点

可惜的是,Google Reader 没有中文版,所以看上去有些有碍观瞻,好在不是很重要,而且既然 Google 文件都出了中文版,那么 Google Reader 也指日可待了。另外一个问题是 Google Reader 和有些供稿还不是完全兼容,希望能尽快改善。

2007年2月17日星期六

贺岁短信

近日收到 n 条贺岁短信,貌似大部分都是抄袭。本人信奉宁可不写也不会去抄的一贯原则,胡编乱造了若干小时(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在看电视),终于编造出一条短信。没成想,第一次发的时候,有人没收到,然后我这状态报告又没正常显示,害我又重发了一遍。要知道,由于文笔不佳,我这祝福可是用了两条短信的字节数的哦 T.T 下面就是我的这条半吊子贺岁短信:

爆竹声声辞旧岁,短信条条迎新春。本猪驱动四大基本作用力,让新的一年里,上学的科科优秀,工作的月月加薪,出国的顺风顺水,没事的麻利儿找着事干。吃嘛嘛香,想嘛嘛有,干嘛嘛成,事事有我照<3 (^@@^)发送于农历丁亥年子时
以上。

迪士尼“正版标志”失效?

前两天去天津图书大厦,出于习惯去看了音像区的卡通货架,赫然发现那里的不少“正版迪士尼 VCD”换了一种包装。原先紫色的外壳被黄色取代,圆形激光防伪商标也变成了方形,连代理商都从中录德加拉换成了泰盛文化(貌似这家公司的音像产品质量不佳)。虽然不敢相信,但似乎这种垮到家的黄色包装盒里装的真是新的正版迪士尼 VCD 产品。曾经那段经典的“请选购正版迪士尼 VCD”片头广告中“紫色的外壳”这一重要识别标志在这里已不再适用。随着最后一批德加拉发行的正版迪士尼 VCD 售空,这一系列恐怕也只存在于回忆了。不过还好,我还有满满一箱存货。空闲的时候翻出来看看,也不失为一种消遣的好方式。

2007年2月16日星期五

Gmail 剧场!

IT 业届以创意十足闻名,他们的广告也是个行业广告中的亮点。从早期的 intel 小蓝人,到 Apple iBook 的“大与小”,再到最近 Windows Vista 的空中舞蹈,皆是广告之典范。最近,Google 又来为 IT 广告画上了靓丽的一笔。

Google 官方发布在 YouTube 上的视频广告 Gmail 剧场系列从4个方面介绍了使用 Gmail 的理由。这部“类动画”广告中的角色都是用办公用品做成的小人儿,除了第一幕中几根连接线被剪断无法再使用外,几乎没有成本支出(因为其它的办公用品都还可以回收),让人赞叹大公司的小成本制作也能这样抢眼,甚至给人一种自己也动手做上一个小作品的冲动。不得不佩服 Google 的创意。

好了,废话不说,下面就是4幕整合版的 Gmail 广告放送 "GmailTheater: Why Use Gmail?"


2007年2月15日星期四

这就是百度的胆识?

本来不想在这里写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的,不过百度这次真的是做的过分了。

昨天,和朋友的谈话中,遇到了一些生疏的词语,我在百度百科上找出了词语的解释。于是朋友问我是不是很喜欢百度百科,我告诉他不,只是因为我喜欢的 wikipedia 访问不了。然后我们在这个话题上聊了段时间,其中提到用百度(网页搜索、百度百科、百度知道都包括在内)是无法搜索 GFW——Great Firewall (of China) 的缩写——这一敏感词语的,而不说 Google,即使是搜狗那种搜索引擎,也没有主动屏蔽这一词汇。

出于好奇,我去百度百科上搜索了 wikipedia 这个词,没想到还真有。虽然解释的很精彩,但是居然没有提到因为 GFW 的原因,wikipedia 是无法从中国大陆进行访问的。于是,我“帮助”百度加上这个说明(而且还没说 GFW 的事,只是说无法访问)。结果可想而知,审核肯定是没有通过。

仅仅是没通过也就罢了,但是今天早上一看,百度居然把我的整个帐号都拿去审查了。搞得我现在完全没法使用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等服务。而这两个服务,在我看来是它比 Google 出色的仅有的部分。真的很难理解,拿自己招牌服务砸自己的招牌这样的行为,怎么会是推崇商业化到连流氓软件都敢出的百度做出来的。

很多人都知道,用 Google.com 是不能搜索“南京大屠杀”、“钓鱼岛”这种敏感词汇的。他们中的有些人认为,这是 Google 为了蒙蔽中国人的视野而作的恶行,其实这些都是 GFW 的“功劳”。相反,百度之流才真的在不停的混淆国人的视听。今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了它的真面目,从此我就要与这家恶公司的服务告别了。希望看到此文的人,也想想自己还有没有必要随百度起舞。

希望我的 blog 不要被 GFW 盯上就好。

2007年2月14日星期三

实在是太寸了,今早(昨晚?应该是今早吧,前半夜睡得很熟……)居然梦到了“お姉ちゃん” 。梦的内容忘记了,不过好像结果让人不大舒服。不舒服的感觉一直延续到现在,让人不由得想,这种内容完全忘记但给人不好感觉的梦有什么存在的价值……难道这就是当初说的“执念”么?

梦本身也是梦的延续,那还有必要再让它继续延续下去么?难解,难解……

(不知所云 Orz……)

2007年2月12日星期一

对于“萌动”这一名字的一些解释

萌动,这个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草木发芽,比喻事情刚起头”。生活中,在涉及人的时候,这个词普遍和“青春期刚至”这个时间段相关联。但是,本 blog 标题的“萌动”是不取这个意思的。

事实上,在给这个 blog 命名的时候,我可是绞尽了脑汁的。简短而有具体含义的域名几乎都被占用了,用本人姓名作域名又有些不伦不类(而且也已经被占用了),而之前恰好看了几部比较萌的日本卡通,而且当时决定这个 blog 以评论卡通(或者动画电影)为主,于是一顺手,就把“萌”这个字给拿过来用了。但是,moe (“萌”对应日文单词的罗马注音)太短不能注册,于是就在后面加上了 log,想以 moelog 对应 weblog。

域名确定了,对应的中文名字也就好办了,moe 么,自然是“萌”,而 log 如果对应“记”,“萌记”这个名字让人很难理解,于是索性把 log 引申为“动态”,然后取了“动”字,组成了“萌动”。这样看上去是不难理解了,可是应该很容易会直接以“萌动”的本意来理解吧?而且,这个 blog 现在又不只是写些卡通相关的东西了,所以现在想起来,起这个名字还算是比较失败的。不过,忍了,习惯就好 囧

顺便说下这个“萌”。“萌”日文平假名为“も”,形容词表示为“もえ”(读作 moe)。如果把“も”写成汉字,可以是“萌”或“燃”,所以“萌え”就是从“燃え”谐音引用过来的了。“燃え”的意思么,如你所见,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激情燃烧,于是“萌え”的意思也等同于此,所以我用“萌え”作博客的名字应该也不是那么不可理喻了吧。

呃,怎么越讲越乱?再继续下去就条理不清了。关于“萌”,更多的内容去看看百度百科中的相关词条吧。(不得不承认,Google 没有把 wiki 百科收过来是个疏漏。不过貌似,即使收过来,我们也看不了哈~Orz)

Rafom!

好久没更新 weblog 了。今天,这里终于能更新到新版本的 Blogger 了~
现在,让我们测试一下新的 Blogger 有什么功能吧^_^

Rafom -- Rise and fight once more!